贾大山
2023年2月20日,早春,雨水,过正定。
车窗外,宁静的街巷慢慢掠过,风,已携带了暖意,花开的时节不远了。
倏然,《花市》里那个卖令箭荷花的姑娘,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笑盈盈地站在眼前。她多么朴实、俏皮,聪慧又狡黠啊!她走出正定的街巷,走进中学课本中,被广大读者所熟悉,我也被她深深地吸引。她是贾大山先生塑造出的文学人物形象之一,她是那样秉持正义,又生动有趣,在鲜花的海洋里,这个经典的河北女性形象多美啊!我的眼光不觉在街巷中睃巡,她的身影说不定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着《恋曲1990》的音乐,我在母校河北正定师范学校的教室里捧读《红楼梦》。周日,常常背着一个小相机周游正定城的名胜古迹,寻访“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踪影。当时,最常去的是新华书店,最爱去的是荣国府,特别好奇的是“三山不见、九桥不流”这句话。想弄明白“三山”在哪里?何谓“九桥不流”?
当时没有互联网,信息的获取不如现在方便。还是学生的我们,信息大多靠老师们提供。不记得何时,一位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贾大山的文学作品,《取经》那时似乎还不曾理解得深刻透彻,但《花市》等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贾大山故居
在古老美丽的正定城,我没有找到“三山”,后来才知道,那是指正定历史上曾被叫作恒山、常山、中山,是名而不是山。但我找到了一座文学的“大山”,一个模糊的文学梦从那时起渐渐滋生。
多年后,我选择了文学,贾大山先生的学生康志刚也成为我的同事。在诸多文学大家的笔下,我的那些记忆碎片,一点点清晰起来。
我最喜欢的《花市》,大山先生在创作谈里有细致的讲解。他说,这篇小说是1981年春天写的,“我有个毛病,写了两篇之后,总喜欢放在自己的床下,压它一段时间,让它降降温,过一阶段,再拿出来修改。直到10月份,《河北文学》一位姓张的编辑来约稿,我把《花市》给了他……《花市》一下子可热闹起来。先是四川人民出版社选入《小说佳作选》,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市电台都广播了这篇小说,《河北文学》接二连三发了三篇评论文章。据说,当时著名作家从维熙在北京医院养病,发高烧39度,看到《花市》后,高兴地从床上跳下来……”
这个幽默的细节,我觉得并不夸张。文学的强化治愈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在这篇文章里,我明白了文学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其实,真实的花市里,是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在卖花,而小说中换成了一个20多岁的姑娘。艺术的魅力在于想象,孙犁先生说,不能胶滞于生活。《花市》所反映的背景是真实的,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手里有了钱,竟然买起花草来,这符合生活的真实。艺术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才能大胆地进行创作,是真实生活的火花闪到作家的脑海中,触动了作家的灵感。
大山先生质朴的小说以及这样的创作谈,把创作经验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作家特别是石家庄作家群都受益匪浅。康志刚更是得益于大山先生的教诲,他说,正是贾先生领他进了文学这扇门。
那时,青年康志刚在正定县一家工厂当工人,而贾大山已是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更是当时全国知名的作家。1983年初冬,康志刚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县文化局拜访贾大山。贾大山没有任何架子,留下稿子并和他聊了很长时间。一个月后,康志刚从县文化馆得知,他的作品发表了,贾大山还表扬说:“这个小伙子很有艺术灵性。”这极大鼓舞了他的创作热情。不久,康志刚又带着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这里,有片小树林》找到贾大山,在他的指点下,这篇作品修改了六遍。康志刚回忆说:“通过那次修改,我有些明白了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后来,这篇小说刊发到了《河北文学》杂志上。就这样,一个小说作家就在古城正定成长起来,随后,一大片文学的“小树林”茁壮成长起来。如今,他们都已经成为石家庄市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二
贾大山作品《梦庄记事》
在近年石家庄作家群里举办的文学活动中,我参加最多的是“学大山,写人民,出精品”系列活动。贾大山系列短篇小说《梦庄记事》的故事发生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