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全国政协委员司徒国海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和院所的成果与企业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存在大量“沉睡”专利,“有货无市”。(据《中国青年报》3月13日报道)
一方面是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急需科技创新成果,一方面是高校院所有大量发明专利但转化率很低,高校院所的发明专利与企业需求不能有效匹配结合,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让更多创新性成果从高校院所的“书架”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货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说原始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那么科技成果的转化则是“从1到10”的突破。在某种程度上,很多科技成果要想实现“从1到10”的突破,其难度并不亚于“从0到1”的突破。当前,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突破的卡点之一。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让“沉睡”的科技成果焕发生机,首先要满足市场需求。一项科技成果,如果只是满足于实验室里的成功,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往往不过是屠龙之技,并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助益。要想让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良性循环,根本上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打通堵点和难点。试想,如果一项科技成果能够恰到好处地解决消费痛点、满足市场需求,具有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诱人潜力,定会引来众多企业踏破门槛求购。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大胆引进科技成果,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探索创新。石家庄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为了让动压空气轴承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孤注一掷押上了“老本”,最后在相关专项资金的帮助下,有效摆脱了困境,成功研发出了产品,成为世界上极少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轴承生产企业,这一创新产品也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可见,科技成果转化常常并不是一条坦途,只有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企业,才能最终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
良好的环境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可靠保障。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加快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突破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还要积极建立国家级对接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也应大力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高端人才,确保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有效沟通。有了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科研人员有甜头、企业转化有效益,就能更好激发方方面面的创新活力,创造出一项项科技成果。(贾东亮)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