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知识学习永无止境。读书,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殷切的叮嘱和寄望,为我们读书学习指明了应当秉持的态度和方法。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传统文化里,读书、修身、立德,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读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现实当中有些党员干部总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不愿花费时间精力读书充电;还有一些人觉得书本“太晦涩”、读书“太枯燥”,即便读一两本书也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读书学习,时间长了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就会找上门来。
读书像一种艰难的攀爬,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人用这样一副对联来形容读书学习:练功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功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一个人要想通过读书求得真知,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得摒弃“工作忙”“读不懂”之类冠冕堂皇的借口,常在“挤”和“钻”上下功夫。
时间紧张,就多“挤”。东汉董遇读书在“冬余、夜余、雨余”,欧阳修作文多在“马上、枕上、厕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见缝插针勤学苦读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艰苦的长征途中,刘伯承带了三本厚厚的俄文书,只要有时间就读,有时骑在马上还读。他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而且还指导周围的战士识字学习。每天行军前,他都要在勤务员手掌上写几个字,让其熟记于心,到宿营地后还要进行“考试”,检查学习效果。1940年,《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明确规定:“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永久性。”当时,《解放日报》曾报道了许多干部热心学习的事例:延安市东关地区乡干部,在厨房做饭时,一人切菜,一人烧火,另一个人就在旁边说故事一样读报纸给大家听;每逢到村上去工作时,每人的布袋里都要装着一份报纸,做完工作,就读报。
书本艰深,就勤“钻”。毛泽东同志曾讲,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读马克思主义就是攻马克思的道理,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可以说,“钻”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治学态度。读一本好书,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还是硬读苦读、一读再读,取得的效果完全不一样。马克思一生细读过1500多种典籍,记过100多本厚厚的笔记。由于读书时双脚来回搓动,他居然把大英博物馆的地面磨出了深坑。毛泽东生前酷爱读《共产党宣言》。在延安时期他就讲,“《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人曾谈到过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读书的一个细节:“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习近平)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早在陕西插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只要肯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变“读一阵”为“读一生”,就一定能够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成就自己的人生,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张博)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