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2023-11-17 11:22:02  来源: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作者:  分享: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医学+X”,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医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医学+X”“X+医学”等新兴学科专业。

为什么要加速培育“医学+X”“X+医学”新兴学科专业,这能给医学人才培养带来什么变化?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结合自身医学影像特色,以“瞄准前沿、聚焦影像、智能支撑”为特色目标,探索建立了医工融合医学影像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新模式。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学科交叉是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11月10日,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大二学生易芳迪、孟庆汐等在上智能影像医学创新与实践课程,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医学数据建成可视化的数据模型。

智能影像医学创新与实践是一门数学、人工智能和医学及医学影像相互交叉的课程。

“这门课教学设计时强调夯实数理基础,增强学生在医学应用案例中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从源头上锻炼创新思维。”授课教师何业举介绍,他们通过在传统医学影像专业中增加智能影像医学创新与实践等交叉学科的课程,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功底兼具工学思维的影像科医生。

据了解,除医学影像学外,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还有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两个专业。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工学基础与医学知识的技师与工程师,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工学知识与能力兼具医学视野的工程师。

“这三个专业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由医向工逐渐过渡,医学影像学是传统医学类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交叉性医学专业,智能医学工程是新医科专业中的工学专业。”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教师秦瑞平介绍。

学科交叉是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促进医学与理学、工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符合医学发展规律。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获教育部批复开设新医科专业智能医学工程,并于2021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每年招生30名,成为该专业在省内首批招生的医科院校。

传统医学院校为何要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将传统医学教育与更多的新兴、前沿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发展医工融合,建设新医科,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医学教育的重要使命。”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党委书记尚丹丹表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培养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医学问题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除了医生之外,他们希望培养更多具有工学基础、医学视野的医学工程师,使他们具备运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成为促进祖国健康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正是河北医科大学开展医工融合的初衷和目的。

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

11月10日,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张茂原,正在为低剂量医学图像质量提升平台项目进行网页平台的搭建。

“这个项目是我参加的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需要既有医学常识也要有一定的工学背景。”张茂原介绍。

张茂原是河北医科大学招录的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之一,大二下学期,她到河北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

“河北工业大学工学氛围浓厚,尤其是像算法设计与分析这样典型的工学课程为我们进行医学图像数据处理奠定了基础。学习期间有一种读一个专业、上两所大学的感觉。”张茂原这样形容交叉学科的学习感受。

“新医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机制创新,医学院校在学科门类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如何应变,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尚丹丹表示,新医科建设需要开设新专业、引入新理念、创新育人模式,但新建跨门类学科难度较大。

“联合办学是医学院校培养新医科人才的路径之一。”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院长耿左军提出。

河北医科大学自2021年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实行双校区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三、第四学期分别在两校“同上一班、同上一课”,共计716学时,实现充分的课内交流。

双方实验室对双方学生共同开放,在实践分组中,有意识将医工两校学生混编,促进其相互沟通,两校还组织医工科学生共同加入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小组等课外研究项目组,在导师指导下双方学生共同参与完成项目,共同成长发展。

“学生完成学业达到项目培养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由学籍所在的学校颁发毕业和学位证书,并按照国家文件规定注明联合学士学位及联合培养单位。”秦瑞平说。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医工融合难就难在不同学科思维模式下,如何培养出真正既懂医又懂工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耿左军表示。

河北医科大学在保持传统医科优势的情况下,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吸引多名优秀人才任教,聘用企业客座教授及兼职导师8人,理工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

此外,该校还成立医工融合教研室,组建医学技术装备虚拟教研室、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和微专业建设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等,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针对智能医学工程新专业,企业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专项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全方位的教师交流与发展,形成了一支稳定、多元、高水平、充满活力的医工融合教师队伍。

搭建校企合作共赢平台

11月10日,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20级学生秦梁芮和同学们一起,就7月至10月底在数坤科技的实习进行座谈交流。

“我们主要是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标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人工智能方面的工科知识和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真正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和医疗行业相结合的医工交叉学科的专业作用,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了项目中。”秦梁芮表示。

新医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因此,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路径。河北医科大学通过导论课、实践课、创新课、开放课程、第二课堂、培训课等诸多课程建设,将企业人才纳入师资队伍,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重要保障。

“实习过程中,学校为我们配置了企业导师,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进行全方位指导,每个月还要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秦梁芮介绍说,通过四个月的实习,他对医工融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是秦梁芮,近几年,河北医科大学开拓医科与工科实践基地,挖掘并整合实践基地资源,新增三甲医院实践基地7所,企业实践基地6所,实践基地资源对各专业学生开放共享,鼓励医学生赴企业或理工科学生赴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实习实践。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建设了校企共建实验室与智能医学影像产业学院,是省内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之一,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搭建了更有效的平台。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医、理、工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建专业,通过校企融合,可以让学生们深入企业,不断打磨自己的知识技能,学习企业新技术,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秦瑞平表示。

校企融合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思路。“之前,觉得只有当医生这条出路,现在发现医学工程师也是不错的选择。”秦梁芮表示。

此外,为尽可能利用企业与医院资源,该校通过设置学生企业导师项目、共建虚拟仿真项目、教师合作科研项目等诸多形式丰富、层次多元、方向各异的项目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据了解,近五年,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在北京多家医院实习200人左右,其中就业人数超过50%,先后有18名医学影像学及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赴企业实习,其中已有10余名学生直接在实践基地或企业就业,实现毕业生在智能影像及相关企业就业的零的突破。(本网记者陈华)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