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985年6月6日,一场盛大的老龙头修复工程开工典礼举行,随后开始了多年的修复过程。
山海关长城中,为何重点修复老龙头?老龙头有什么独特历史?修复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困难?除了老龙头长城,当地还修复了哪些长城?
5月10日拍摄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景区的澄海楼。 本网记者魏雨摄
寻找遗址
踏海找到入海石城
1984年,一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掀起了保护长城、修复长城的热潮。活动开始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陆续收到各地的捐款。其中,上海市捐款额最多,共70.98万元。
随着上海的捐款移交给秦皇岛,长城修复工作开始提上日程。根据上海、河北两地的协议,这笔款项专项用于老龙头长城修复。
修复老龙头,先要知道老龙头在哪里。
如今的老龙头入海石城上,一块铜制地理信息标牌清晰标明了老龙头的坐标:东经119度47分、北纬39度58分。
然而,这个今天看来明白无误的问题,却一直到“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始的前几年才找到答案。
老龙头,这个万里长城与大海唯一交汇的地方,曾一度消失在地图上。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几十年里,对秦皇岛人来说,老龙头存在于历史传说中,存在于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至于它现实中的方位,鲜有人知晓。
一切都要从老龙头的历史谈起。
5月10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景区,一块曾散落在海中、原入海石城的石头构件摆在入海石城上。 本网记者魏雨摄
明代初年,为加强长城沿线军事防御,大将军徐达派遣燕山等卫所屯兵在永平、界岭等地修筑三十二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山海卫,翌年筑城名山海关。
“修筑山海关长城时,将它的东部起点选在渤海之滨的老龙头,设南海口关。在老龙头,还修建了一座周长900多米的城堡,名宁海城。”山海关文保所原所长郭泽民说。
整个明代,由于蒙古诸部和后来建州女真的不断侵扰,山海关成为边防重镇。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一支蒙古铁骑直奔南海口关而来,试图由结冰的海面绕过山海关进犯关内,终因潮水上涨、海冰解冻无法通行,被明军击退。在山海关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海冰陷敌的传说。
第二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应元在老龙头长城尽头修筑了一座敌台。明隆庆四年(1570年),总兵戚继光将此台改修为空心敌台,并命名为靖虏台(清康熙年间又改名为靖卤台)。明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又指令参将沿靖虏台向南增筑入海石城七丈,长城从此真正伸入到了海里。
在郭泽民看来,靖虏台和入海石城的修建,让山海关的防御补上了最后的短板,使其几乎无懈可击。事实上,冷兵器时代,山海关长城从未被攻破。
一直到1900年,那一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为抢占军事要塞,进犯山海关。
据记载,1900年9月30日,英国军舰到达老龙头海域,并向老龙头开炮,靖卤台、入海石城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次日,英军占领老龙头炮台和山海关车站。10月2日,各国组成的联合舰队在老龙头登陆,上岸后烧杀劫掠,澄海楼、宁海城楼被毁。
侵略者的破坏,让老龙头几近消失。再加上长年累月季风吹拂,海岸沙丘不断增长,逐渐将遗址掩埋,老龙头踪迹难寻。
20世纪80年代初,长城保护开始受到关注,老龙头在哪儿的问题被提了出来。1982年,在当时主抓山海关城建工作的张立辉的带领下,当地有关部门开始寻找老龙头。
曾任山海关区区长的张立辉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文物部门认为王受二号敌台是老龙头所在,一些知名报刊发表过的图片、明信片和文字报道也这样说,但并没有确凿证据。
为了寻找老龙头入海石城的位置,张立辉一行人沿海岸线踏勘。在王受二号敌台以西几百米的地方,他们发现一块隆起的礁石在风浪中时隐时现。这会不会是入海石城遗址?
张立辉等人登上这块布满苔藓、牡蛎的礁石,他们扒开石头上面海藻之类的附着物,惊奇地发现,石头上竟有规整的凿刻纹理,侧面还有马蹄形榫卯凹槽,有的凹槽保留有铁的锈迹。这说明,石头不是自然石,而是人工开凿的、有一定规格尺码的建筑石。
张立辉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