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我们村的“第一个”|第一个农民职称:我把“论文”写在果园里
2024-10-04 16:53:44  来源: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作者:  分享:




8月29日,杨双牛(中)在果园里给村民刘海燕进行指导。   纵览新闻记者 刘子恒 摄

8月29日,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丑媳妇”果园里,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每个苹果上都套着土黄色纸袋,远处看像挂了一个个小灯笼。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和村民杨书海站在一棵树下,手把手指导果园负责人刘海燕如何剪枝。

“还是有‘证’的人厉害,看一眼就知道是啥问题,太专业了!”刘海燕连连点头,“他们都是种苹果专家,双牛书记是俺们村第一个有职称的人。”刘海燕告诉记者。

刘海燕所说的“证”,是果树种植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很难想象,岗底这个仅有721人的小山村,却有169位村民有了职称,“评职称”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

有了技术 才能种出好苹果

在太行深山区的岗底村,是“富岗”苹果出产地。可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1996年,岗底村遭遇了罕见的洪灾。灾后,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跟随省科技救灾组来到这里。他看过村里的苹果树后,悄悄递给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还提了个条件,3个月之内,把村里上山的路修通。

“要想‘富口袋’,先得‘富脑袋’。咱岗底村要想种好苹果,必须得学技术,必须得把李老师留住!”杨双牛暗下决心。

原定3个月的工期,杨双牛带着村民们只用了25天就修好了山路。村民们没日没夜地干,打动了李保国这个“科技财神”。二话不说,李保国搬着行李,在岗底村住了下来,手把手教大家苹果种植技术。

“种苹果要啥技术,俺们祖祖辈辈都会。”有些人不认可,尤其村民安小三非常抵触。李老师要求给果树刷石硫合剂,他只刷挨着路边的;让他修剪果树限产保质,他担心产量低,舍不得剪;李老师让大家给苹果套袋,他摆摆手不同意。

杨双牛看不下去了,跑到安小三的果园里对他说:“咱跟着李老师学技术准没错,你不信,咱就等明年收苹果的时候看。”

第二年秋天,苹果熟了,安小三却傻了眼:自家的果园亩产只有4000斤出头,上等级的果子还不到两成,极品果只收了两个。次果多、价格低,辛辛苦苦忙活一年,还赔进去几千元。

而杨双牛严格按照李保国制定的标准化生产工序“伺候”出的果园,却迎来了大丰收:经过修剪,果树的枝条虽然变少了,但结出的苹果又大又圆,亩产超过5000斤;套了袋的苹果又红又甜,比没套袋的每亩多卖3000多元。

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服了,争着要跟李老师学技术。

8月29日,杨双牛在果园里给村民进行指导。纵览新闻记者 刘子恒 摄

有了证书 就能凭技术挣钱

2010年,邢台农业学校到岗底村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对岗底村18至59岁的农民集中进行免费培训,通过的人可以获得原农业部颁发的职业(果树工)技能证书。起初,村民们都不大感兴趣:“学技术就行了,要这个‘绿本本’有啥用?”

“怎么证明你会种苹果?这证书就是国家对咱农民技术的认可,拿了证能出去教别人种苹果,还能挣更多的钱。”杨双牛挨家挨户地劝说,还带头坐到了教室里,跟着老师正儿八经地学起来。没过多久,他就拿到了村里第一个职业(果树工)技能证书。

看着证书上鲜红的印章,想着杨双牛果园的大苹果,村民们坐不住了,相跟着涌入课堂。一时间,夫妻、父子、兄弟同桌学习,成了岗底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无证难上岗,持证好下田”,这逐渐成了岗底人的一种共识。2012年,岗底村上了《人民日报》,被称为“全国农民‘持证下田’第一村”。

杨书海就是村里第一批“持证下田”的果农之一。当时,不少外地种植户来岗底“取经”。原邢台县马河村村民马二红种了5亩苹果,5年了都没有开花结果,急得团团转。杨双牛便推荐杨书海过去看看。

有了技术指导,马二红的果园获得了大丰收,他握着杨书海的手:“你可真是帮了我大忙!”

一传十,十传百,请岗底村“果树专家”做技术指导的人越来越多。杨双牛招呼着村里有职称的乡亲,一起外出靠“证”挣钱。“职称证书就是出去打工的‘金名片’。对方一看咱是有职称的,都高看一眼。推广新技术时,他们也更信服。”杨双牛说。有了职称证,果农每天的劳务费高出了将近100元。尽管劳务费高,但每到果树管理节点,持证果农仍然非常抢手。靠这一张证,全村果农每年的技术服务收入就有150多万元。

不仅学技术,还不断琢磨新技术。岗底人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果园里”。

8月29日,杨双牛在村里。 纵览新闻记者 刘子恒 摄

有了新生代 村美民富产业兴

越是尝到科技的甜头,越渴望有更多本领。如今的“富岗”苹果生产基地,家家户户的果园门口都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果园经营者的学历、获得哪级职称证书等,让前来采摘的旅游者、苹果收购商一目了然。

村里还有个“奇怪”的现象,没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80后、90后、00后是苹果产业的主力军。

何秀敏就是其中之一。她不是本地人,大学毕业后,自愿跟着爱人安洪斌回到岗底村当起了果农。

来这扎根之前,何秀敏内心也经过了一番挣扎:好不容易考大学走出大山,咋又进了村?种苹果挣钱再多,那也是农民,说出去多不体面。

“岗底的农民不是普通的农民,我们个个讲科学、懂技术,在这儿干好了不比在大学当教授差。”杨双牛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

就这样,何秀敏塌下心来,从零开始学种苹果。2022年7月,邢台市组织农民技师评审,杨双牛还特地提醒她别忘了报名和准备材料。靠着这几年用心掌握的技术,何秀敏跳过初级职称,一举拿下中级职称。

“我的大学同学有的当了白领,有的考了公务员。我觉得自己不比他们差。”摩挲着手里的职称证书,何秀敏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2023年底,岗底村新获职称的39名村民中,像何秀敏这样的85后占了20名,年纪最小的杨森刚过完26周岁生日。

如今的岗底村,村美民富产业兴。村民们坚信,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也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会变成安居乐业的家园。

(纵览新闻记者 彭文君 黄雨晗)

我们是乡村振兴一线的“土专家”

李永平 石家庄市鹿泉区郑村:我是我们村第一个拿到中级农艺师职称的人,我带着周边的农民一块增收、致富,让大家感觉“农业生产有奔头”。

常建华 沧州市盐山县西璋壁村: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获评中级农艺师职称的人,这是对我多年来在农业领域辛勤付出的认可。这些年,我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红薯种植1000余亩。

张新未 保定市顺平县伍郎村:我是我们村第一个中级农艺师,拿证之前我就是这一带有名的“土专家”,有了职称证,好几个合作社邀请我进行技术指导。

胡兵 沧州泊头市袁村:我是我们村第一个中级农艺师,真没想到咱庄稼人也能评职称,有了职称以后,客户对我们合作社产品的信任度更高了,我们种植、经营也更有底气了。

宋长江 衡水市饶阳县南北岩村: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取得高级职称的人,现在我给村民们讲课有自信,村民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张春林 承德市承德县缸沟子村: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取得高级职称的人,我愿意把我学到的所有知识,分享给全体村民和种植户,实现共同富裕。

数据链接

今年以来河北省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2477人

不受学历、专业限制,还有现金奖励、政策扶持,河北省开展农民职称评定,提高了广大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壮大人才队伍。

自2022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头雁”项目以来,河北省已培育了20个专题班次1700名“头雁”,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从业者结构,2024年河北省将培育1000名“头雁”,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在现代农业人才振兴方面,河北省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43个。今年以来全省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2477人。

(纵览新闻记者 高小茹 整理)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