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在河北沙河考察传统民间文化。
大千世界,人与人相识相交仿佛是有缘分和定数的。
我知道冯骥才这个名字,是20世纪80年代初读他的长篇小说《义和拳》,那时我正在搜集整理义和团的一些相关史料。我关注冯骥才,始自20世纪90年代,那时,他以一位文化先知先觉者的胆识,义无反顾发起抢救和保护天津老城的行动,成为当时引发全国关注的大新闻。我与冯骥才相识相交,则是在2001年3月,他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民协”)主席,而我是副主席和河北省民协主席,自此我便成了他的追随者和支持者,至今我们仍惺惺相惜,保持着密切联系。
40多年心仪,20多年交往,冯骥才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钦佩和难忘。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中国当代文坛和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推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繁荣的旗手,也是我的人生导师和朋友。
文化理想点燃奋斗之路
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冯骥才的理想多了两个字,叫“文化理想”。给理想插上“文化”的翅膀,或者说用文化支撑理想,推动着冯骥才走出了一条非同凡响的人生之路。这条路,苦;这条路,累;这条路,也荣光无限,造福后辈。
评论家们梳理冯骥才80余年人生成就,称他成功驾驭了“四驾马车”(即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也有人说,“四驾马车”即冯骥才“四个艺术人生阶段”。无论哪种说法,对一位艺术家来说,艺术转型、艺术跨界、学科突破,都是凤凰涅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