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山区水厂路与光明大街交叉口西北侧D级危房拆除后,兴建起漂亮的“口袋公园”滏水园。
隆冬时节,漫步邯山区水厂路与光明大街交叉口西北侧的“口袋公园”滏水园,昔日与马路“零距离”、脏乱差又隐患重重的危旧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供市民休憩的凉亭、错落有致的各类绿植、点缀其间的健身器材,还有从不足两米拓宽到现在五米有余的人行步道。
这,是我市做实做好危旧房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大文章中的一个动人场景。
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坚持“市级统筹、部门牵头、县(市、区)主抓、乡镇(街道)主体”工作机制,精心部署、持续强力推进危旧房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守牢群众安居“生命线”,提前完成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亮点频现。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住建部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第三方核查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了专家认可。
邯山区水厂路与光明大街交叉口西北侧“口袋公园”滏水园。
一个个“忧居”变“优居”
“原地翻建”有了邯郸样本
在复兴区铁路大院中心位置,有一座崭新楼房十分引人注目:淡黄色搭配褐色的楼体外观明亮温暖,楼道雪白整洁,一梯四户的连廊安装了窗户,夏通风、冬保暖……这座曾被判定为D级危房的59号楼已从“忧居”变“优居”。
“这就是我们的‘新家’!”59号楼1单元11号居民高保秀装修好刚入住,她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原先房子墙上都是裂缝,住着天天担心出问题,多亏咱们房管部门、社区负责任,帮助我们重建了一个新家。现在房子从砖混结构改建成浇筑结构,更坚固了,外墙还加了保温层,我们太满意了!”
据复兴区铁路大院社区党委书记王晓静介绍,59号楼建于1976年,为四层砖混结构楼房,共有32户住户,涉及94人。因地基下沉,楼体出现裂缝,于2020年经鉴定为D级危房。为了居民的安全,复兴区耐心劝导居民搬离危房,并通过中介及保障房等多种渠道,积极帮助群众解决住房问题。经过反复登门沟通,逐户逐人解决难题,最短时间内完成了32户居民的搬离工作。
据介绍,为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放心,复兴区成立了59号楼居民自建委员会,由59号楼全体居民选取5名业主代表以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组成。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监管,确定施工方,监督施工进度及质量,做好居民政策咨询,信息沟通和协调动员工作,做到全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全国范围内城市小区D级危房原址重建工作案例较少,没有成熟经验可循。我们迎难而上,坚持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性质的‘五原’原则,明确各方职责,在2022年全面推进59号楼重建工作,2023年5月房屋就交付使用了。”市房屋安全鉴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鹏告诉记者。
眼下,新建成的59号楼抗震等级7级,防水等级一级,不仅消除了以前安全隐患,还提高了居民们的生活品质,成为我市率先完成城市小区D级危房原址重建的成功样板。
丛台区丛台路59号院13号楼(电影公司楼),居民们已陆续搬进原址重建好的新居。
同样是原址重建,在丛台区丛台路59号院13号楼(电影公司楼),搬进新房的20户居民同样乐开了花。
“外观漂亮,里面更漂亮!”居民赵风琴笑着拿出钥匙,邀请记者去她家里看一看。一进门,“一间半”的老户型已被精心装修:改建的地暖、雪白的地砖、全屋定制家具……冬日上午的阳光洒进房间,温暖又舒适。“现在的小家住着心里踏实,关键是现在又增建了地下室,储物也方便!我们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赵风琴眼眶湿润。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部署危旧房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我们聚焦难点盲点,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做到排查工作常态化、日常监管常态化、责任落实常态化,进一步查漏补缺、消除隐患,确保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管控整治到位、风险消除到位。”陈鹏表示。
从“楼面换纸面”到“保障房兜底”
处处以居民获得感为出发点
“这一片地方现在我们已经用砖平整好了,还能看出一些原来房子的痕迹,”1月8日上午,在丛台区安庄村社区,丛台区丛台西街道安庄社区党委书记李建忠指着村中公厕旁一处民居的地面说。
记者发现,这是一个由三家住户组成的一个平房小院,已被拆除的危旧房处于小院西侧,占地约30平方米,目前已被砖石平整。“这个房子房主当时已经不用来居住了,置放一些杂物。”李建忠介绍道,由于房屋年久失修被判定为D级危房,这一片区域当时又涉及拆迁事宜,不宜再进行原地重建,在市房管局房屋安全鉴定服务中心多方调研、协商下,提出了“楼面换纸面”的创新办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足居民获得感。
“‘楼面换纸面’顾名思义,由社区与房屋所有者签订协议,危旧房拆除后,待房屋拆迁时,立足拆迁政策,按照按原房屋面积进行相应赔付。”陈鹏说,经过社区工作人员数次登门讲解政策,该住户认可了这种办法,将物品移出,保证了危旧房的如期拆除。
在危旧房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有些整栋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需要整栋拆除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为让每一位居民都能顺利在限期内搬离,市房管局还首次提出“保障房兜底”政策,为无法安置居住的居民提供保障房“直通车”,确保每一位居民“有房可住”。
邯郸体育公园南侧,2018年被评定为D级危房的市包装机械厂旧址,现在已摇身一变成为儿童活动中心。
在邯山区陵东街,47号院6号楼的居民们就率先享受到“保障房兜底”的贴心温暖。据邯山区贸东街道劳动路社区党委书记李宁介绍,始建于1955年的6号楼于2017年4月被鉴定为D级危房后,在街道办到位的解释、劝离、安抚工作后,17户居民在两周时间内全部撤离。楼宇封堵后,部分居民在市房管局的协调安排下,住进了保障房。2022年,随着该楼房原址重建工作的完成,住户们已陆续搬回新房居住。
“依规申请到保障房的居民,有的已经装修好了‘新家’,今年复审后将陆续退租,搬回来住。”陈鹏说,“我局创造性实施‘楼面换纸面’‘保障房兜底’等措施,处处以居民获得感为出发点,确保整治取得实效。”据统计,在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中,市房管局先后协调170余套(次)保障房,用于危旧房居民的临时周转,获得广大居民的高度评价。
据介绍,市房管局将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纳入2023年邯郸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工作要点,制定《关于建立健全自建房安全常态化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并下发,同时,与全市20个县(市、区)签订自建房安全管理责任书,逐级压实责任。针对自建房安全动态变化,工作专班成立专项督导检查组,坚持持续不间断的明查暗访,2023年以来,专项督导检查组共检查经营性自建房5000余栋,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问题严重的第一时间通报属地政府,要求立查立改,确保隐患及时消除,最大程度保障居民居住安全。
整体打造刷新颜值
让居住幸福感再提升
冬日午后,复兴区的邯郸体育公园的步行道上,行人三三两两慢行晒着太阳,篮球场上几个孩子正在兴高采烈地玩耍。据介绍,邯郸体育公园是复兴区利用市搪瓷厂旧址和王郎城遗址公园改造的。这里除了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运动场地,还建有6000多平方米的儿童健身娱乐区,已然成为周边居民运动“打卡”的好去处。
复兴区铁路大院里,曾被判定为D级危房的59号楼已从“忧居”变“优居”。
“这边场地虽然不大,但是孩子们特别喜欢,每周都要相约来玩几次。”家住附近三合小区的高女士说,“看,公园南侧现在又建起了儿童活动中心,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顺着高女士手指方向望去,在王郎城遗址南侧,一座浅灰色配有超大落地窗的三层建筑安静伫立。“这一片之前是市包装机械厂旧址,房屋2018年被评定为D级危房后,2022年被拆除。我们根据周边环境进行谋划,决定进行整体配套打造。”复兴区教体局体育产业办主任赵荣祥介绍道,结合体育公园的运动、教育属性,重建的建筑无论从构造上还是功能上,都适合儿童教育、体育类机构入驻,为进一步完善区域配套发挥积极作用。
2017年,复兴区投资200多万元对人民西路469号进行美丽城中村建设,通过粉刷翻新房屋外立面、房屋结构加固等措施,将其打造成“赵郡百家”民俗文化步行街。
同样在复兴区,位于人民西路469号的后百家民俗文化街正成为邯郸人喜欢的“网红”打卡地。
“这一片都是存在各种安全问题的自建房,房屋年久失修,电线杂乱,大多住户已经搬离。”复兴区后百家社区党委书记郭琦告诉记者,为此,2017年社区启动对老村的改造,改造的首要内容就是粉刷翻新房屋外立面、房屋结构加固等。尔后,该区投资200多万元对民俗街进行美丽城中村建设,铺设自来水、排污管道,街道铺设地砖,还安装监控摄像头、路灯、音响等设施,道路两侧打造绿化带,栽种多种绿植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