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焦点属于因命运折翼却不向命运低头的一群人。在他们中间,有人身体残缺,依然在逆境中绽放光彩;有人体验着生命的曲折,却不忘为他人“点一盏灯,架一座桥”。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起聆听向阳而生、循梦而行的故事。
5月13日,王晓娟(左一)在手法室指导学生练习按摩手法。受访者供图
在很多人眼中,王晓娟有点儿特别。
她头发雪白,怕晒畏光,双眼视力仅有0.04,是先天性白化病患者,被称为“月亮的孩子”。
她爱说爱笑、大大咧咧,是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医按摩专业的一名老师,忙着钻研专业、授课解惑。
5月13日10时,阳光洒进校园,天朗气清,一派安然。
“这几天想做个小调查,看看学生听课感受怎么样、有哪些困难,我们好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的精准性。”课后回到办公室,王晓娟修改起调研问卷。
20余年的时间,王晓娟“拼”出了这份属于自己的岁月静好。
从1986年来到这个世界,王晓娟比同龄人更早学会的是“接受自己”。
“她怎么是白头发?”“是外国人吗?”“她眼睛怎么了?”……因为独特的外表,王晓娟听到过议论、遭受过孤立。伤心时刻,爷爷奶奶的陪伴成为最大的安慰。
“你看广告里的金发小朋友,你和她一样漂亮。”
“我孙女就是与众不同,多好看啊!”
“咱视力不好,也能好好学习。”
…………
“爷爷奶奶一直鼓励我,慢慢我也觉得自己挺好的。”王晓娟坦然接受了自己的“不一样”,勇敢走出家门,并走进了普通学校。
由于视力严重受损,王晓娟看书时脸几乎要贴到书本上,在教室即便坐在第一排,黑板上的字也看不清。“课上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心听,下课再找同学念板书、补笔记。”为了跟上进度,王晓娟必须下苦功夫,课前请同学帮忙读教材,午休时间用来抄写课件资料,把笔画多的汉字找家人手写出一个放大版对照着反复练习。
“我作业写得慢,天快黑的时候,爷爷就把白炽灯从房顶拉下来,再用纸做成灯罩,套上去聚光。”在这盏自制“台灯”下,王晓娟预习、复习、写作业,没落下一个知识点,成绩名列前茅,最终升入市重点中学。
“虽然比别人遇到的困难多,但我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心里裹着光的人,总能带着希望探索更大的世界,2006年,王晓娟考入北京联合大学,成为一名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
零基础接触中医理论知识,学习人体结构、骨骼经络,再练习推、揉、滚、拿、捏等手法,为了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琢磨穴位的精准度,每天17时结束当日课程后,王晓娟还要留在手法室,加练3小时。
“推拿对手指力度要求细致,练习的时候,手指肿痛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练完,筷子都拿不起来。”想在对的地方用对手法力量,王晓娟明白,不吃苦出不来、学不好。
咬牙坚持5年后,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向这位“校园学习标兵”伸来橄榄枝,并提出一个要求:同时担任视障、听障学生中医按摩专业的任课教师。
“要通过手语和听障学生交流,我一时觉得手足无措。”考虑几天,王晓娟决定接受挑战。“那段时间,除了吃饭和睡觉,我都在学手语。不知如何用手语表达的时候,我就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学生看完回写给我,我再举着放大镜看他们的话。现在手语完全没问题了。”王晓娟笑着说。
研制可触摸汉盲对照教材、讲解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帮忙制定学习规划目标、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与烦恼……从教13年,王老师成为400余名学生的好朋友。
“王老师专业知识过硬,特别正能量、有亲和力,课上学习很有趣,课下相处也特别轻松。”从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多年,吴志晶仍然和王晓娟保持着联络。
“虽然失去了正常视力,但我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苦练出一技之长,王晓娟在融入社会中实现着自我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本网记者 孙青)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