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东西问 | 短评:中国为何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2-06-12 08:25:05  来源: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作者:  分享:

  (东西问)短评:中国为何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中国为何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作者 徐雪莹

  6月11日是中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从各大博物馆线上文创店相继走红,到“云”游博物馆成为时尚,文物科普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贡献假期游玩打卡地、为商品加成文化符号灵感,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如何显于当代?中国又为何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山地秧歌”。中新社发 韩加君 摄

  加强保护,借鉴他山之石。

  1984年,法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家。此后数十年间,欧洲多数国家纷纷效仿,“文化遗产日”提升了民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有利于加深其对文化历史的热爱,进而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行动。

  中国人素来尊崇祖先、尊重历史。小到出土竹简,大到名山大川,不胜枚举的出土文物及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浓缩着古人的智慧与世界观,也铸就了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在中国,传承祖先遗产、造福子孙后代的传统古已有之,欧洲的现代化做法则为中国更好地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提供了重要借鉴。

  2005年,中国国务院集纳各方建议,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自2017年起,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年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中国各省份计划举办的相关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多达6200多项。

2021年中国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金山岭长城中5座敌台、4段边墙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中新社记者 张桂芹 摄

  鉴古知今,传承文明基因。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以流动的立体山水画再现古代文人宁静致远的生活旨趣;“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为广袤中华大地又添奇谲色彩;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实证;明清故宫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嬗变、明清文物典章制度提供丰富的研究样本……参观文化和自然遗产,就如同欣赏王希孟笔下《千里江山图》,画卷徐徐展开,神州大地之壮丽与中华文明之灿烂跃然纸上。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形制与规模往往与同期社会政治文化存在对应,因而对探寻中华文明历史脉络及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时常能见微知著。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延续至今的文明,各类文化和自然遗产则是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包容发展的实证。

2017年,北京恭王府推出了“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中新社发 郭俊锋 摄

  善用遗产,促进中外对话。

  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还可让遗产“活”起来,扮演沟通中外的桥梁。

  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多次选于“遗产之城”开展。第四次中国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