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结构决定着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投资结构,切实把扩大有效投资与对冲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结合起来。
激发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要创新投融资支持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
扩大有效投资,需要完备的保障条件予以支撑。要筑平台,拓展有效投资的承载空间;强要素,完善有效投资的要素保障;优环境,筑牢有效投资的外部支撑。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从短期看,扩大有效投资是应对疫情冲击、稳增长稳就业、托底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从长期看,扩大有效投资是引导和重塑产业结构,形成有效供给和先进生产力的必然支撑。近年来,我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经济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贯彻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必须解决好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等核心问题,围绕重点,精准发力。
投什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投资结构,切实把扩大有效投资与对冲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结合起来
投资结构决定着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投资结构的调整对于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形成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有效投资供给,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扩大有效投资的重中之重。就我省而言,投资结构的优化可率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立足当前,瞄准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补欠账强支撑,快速释放投资的乘数效应。作为逆周期政策主要工具之一,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托底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充分释放基础设施投资稳增长“压舱石”的作用,着眼支撑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求,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设施投资则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要发挥我省在特高压、轨道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与基础优势,精心谋划实施一批与新兴产业耦合度高、契合度好的新基建项目。要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增加县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投资等,确保快速形成实物投资量,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
二是着眼长远,前瞻投资布局科技创新战略项目,构筑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支撑。科技创新战略项目投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一方面,要洞悉区域竞争的本质,布局建设支撑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制高点项目,以前瞻投资积聚未来发展优势。如以雄安新区为核心,布局建设数字经济研发应用基地。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供应链脱节问题,谋划建设国家智慧供应链平台、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区块链平台等。另一方面,要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突出抓好一批影响未来创新发展的重大基础项目的谋划实施,比如,数字化物流基地、研发创新基础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公共平台、车联网物联网技术应用基地等。同时,要应对未来制造业升级需求和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抓住国家新一轮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利契机,加大对“上云用数赋智”共性开发平台、开源社区、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投资力度。
三是精准发力,扩大企业创新投资和关键产业突破性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根基。企业的创新投资和关键产业的投资突破,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真正推动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改产品、改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要强化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资招引,瞄准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等全省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关键项目,进行“投资攻坚”和集中引进突破,打造能在全国发挥引领作用的高质量产业集群。
谁来投:创新投融资支持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
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是投资的两大主体。激发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是强化存量资产的整合、盘活与利用,以存量资产的盘活带动新增投资的增加。从实际看,我省已形成了丰富的存量资产,针对存量资产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盘活、精准赋能,是释放存量资产价值、拓宽社会投资渠道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要鼓励具备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便利程度,在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下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二是完善政策框架,分领域分产业引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当前,民间投资放缓,民营企业对未来预期谨慎。在此情况下,分领域分产业进行引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成为持续扩大投资的关键。一方面,要破解民间投资过多集中于房地产业和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局限,逐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门槛。分产业制定全流程综合审批实施细则,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基建(新基建)、科技、金融、养老及其他社会服务领域,筛选一批项目引进民间资本,进行融资示范。
三是深入推进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畅通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多年来,我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一直处于全国较高水平。有效推动各项存款通过金融渠道进入或下沉到实体经济进行创新投入,是目前快速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重要切入点。引导金融存款进入实体经济,既要收紧企业的短期市场投机空间,也要推进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比如,探索实行银行混业经营等,推动银行利益与制造业部门的转型升级深度融合。
怎么投:筑平台、强要素、优环境,最大限度为有效投资提供坚实支撑
扩大有效投资,需要完备的保障条件予以支撑,而广阔的项目承载空间、有力的要素保障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三个方面。对我省来讲,扩大有效投资也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筑平台,拓展有效投资的承载空间。高能级产业承接平台短缺是制约我省投资发展的因素之一。破解这一制约,至少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要以自贸区、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载体,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开放类高能级战略平台。同时,围绕“聚焦高新、促进创新”,推进高新区科技体制创新试点建设和省级高新区提质升级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类高能级战略平台。二是要差异化打造产业投资高地。聚焦雄安新区、环首都、沿海等区域,进一步明晰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在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围绕战略任务发布各区域“产业投资地图”,错位竞争,差异化打造不同产业的投资高地。
强要素,完善有效投资的要素保障。加强用地、用能、环保、交通等要素保障,是投资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要从我省实际出发,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严格落实“亩产效益”评价制度,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和投资引导机制;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制定优惠低价政策,最大限度降低项目用地成本。同时,要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开发区和各类平台载体对优秀人才、先进技术的集聚能力,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高质量要素支持。
优环境,筑牢有效投资的外部支撑。当前,地方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已从过去的政策优惠力度转换为营商环境的优化程度。地方政府的法治意识、契约精神、服务效率,以及是否具备要素自由流动、竞争公平有序、产权有效激励的市场环境,成为指引投资流向的重要“风向标”。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把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发力点,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强化政策落实。推动退税减税降费、财政奖补、金融信贷、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上市融资等助企纾困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切实解决民间投资用地、用能、融资贷款、项目审批等问题,全面释放政策红利。要全面营造可沟通、可预期的环境氛围。推动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和民营企业家定期座谈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形成政企合力共度经济下行难关的良好环境氛围。
(边继云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