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生活消费  
在纵览看见自己丨嘴上喊着“躺平”的青年,真的躺平了吗?
2022-09-07 08:42:13  来源: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作者:  分享:

【新闻提示】

当“内卷”一词席卷舆论,年轻人迅速造出新词作出抵抗,一时“躺平”甚嚣尘上,成为继“后浪”一词后,当代年轻人往自己身上贴的又一个新标签。

青年“躺平”的姿态虽各有不同,但无外乎就是一种“低欲望”的状态,不再鸡血沸腾,不再渴求成功,这些年轻人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然而,“躺平青年”真的“躺平”了吗?看似是妥协、放弃的他们,或许是在“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躺平”的背后并不是真的不奋斗,这只是他们对现状和压力的一种表达,是多元社会发展之下的一种选择,他们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引导,他们的奋斗精神并不亚于任何一代。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杨佳薇 李春炜

“躺平青年”的“另类生活”

最近,“躺平青年”一词火了,张超(化名)给自己“对号入座”,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独”,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甚至被拿出来讨论了。

不到40岁的张超也曾是时尚达人,每个周末都会逛逛宜家,手机一两年就要换一部新的,永远走在潮流前线。可如今,他拿的是一部很多年前的手机,电池已经不行了,充电宝需要随时“备战”,提示内存“超标”的信息不时响起,这时,他就要手动删除。

“前几年的一次投资,让我的积蓄顷刻清零,这些年工作的积累都在里面了。”再说起这个话题,张超似乎在聊别人家的事,可是,这一年,恰是张超生活的“转折点”,当事情发生的那一刻,似乎所有欲望都“躺平”了,他过起深居简出的生活。“会突然觉得之前的奋斗、应酬、积极向上都没有意义,一朝回到解放前。”

这几年,张超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很少出门,甚至很少开车,不再应酬,不再像以前一样时刻鸡血沸腾,取而代之的是每天记账,每次要买东西之前都会问自己:这是生活必需品吗?久而久之,欲望降低了,日子照常过,对房子、车子也没有什么奢望,一日三餐因陋就简,对名牌、奢侈品没有什么需求,只要自己不背上债务就行。“这样的日子反而让我收获了安全感。”

在张超看来,自己目前的状态正接近于时下正火的“躺平青年”,欲望在降低,不再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开始享受当下,学会了安于现状,这是一种自我疗伤,也是一种对于生活的妥协。

和张超“受伤”后的躺平有所不同,2月份辞职的90后乔桑很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看书、瑜伽、健身,然后“流浪”……她并不在意自己被贴上了“躺平”的标签,在她看来,无非就是选择过好当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

从2月下旬起,“提前退休”的乔桑开始了“流浪”之旅。从贵州,到云南,如今正在西藏享受纯净的天空。和以往上班休假游玩的“奢侈”截然不同,这一路,她会寻找合适的义工从而节省吃住费用,她会早起坐绿皮车只因车票比下午的便宜,即使睡觉的地方只是一张硬板床也无不可……“如果花光了所有的积蓄,那就再另辟蹊径去谋生,享受的是自洽的快乐。”

乔桑的经历在她分享到网络平台后“发酵”,一度让她成为“新闻人物”。“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哪一代年轻人没有一个自己特殊的标签呢?”乔桑说,虽然辞去一份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相当体面的工作并不容易,但遵从自己内心的“自由”更重要,而这绝不是逃避,而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

即使在旅途中,乔桑也保持着自律的生活节奏:每天早起,坚持读书、思考以及分享。“只能说,以前的我一直向外求,现在的我更多地向内看,会更关注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理需求。”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分析,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可能确有一些“后浪”借“躺平”之名堂而皇之地懒散摸鱼、游手好闲;但对更多年轻人来说,“躺平”只是一种用于解压的自我调侃,“躺平”的背后并不是年轻人不懂奋斗、不愿奋斗,而是很多人对自我的重新认知,或许也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态度。

无独有偶,今年3月,考研落榜的王芳芳决定先留在山西老家工作,她在老家找了一份月薪1300元的工作,和乔桑一样,她在快手上用短视频记录下来:上班出外景时,和网友分享第一次接触拍摄的雀跃;周末买完冰棍的回家路上,她把镜头对准小镇的夕阳……

和大部分顶着压力、一心想留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不同,王芳芳似乎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却在这条“非主流”的路上用乐观和自在获得了网友们的认同,有人从她的生活态度里,找到慰藉和勇气。也有人停下来反思,在不断循环的竞争中,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我觉得不管在哪里,主要还是看工作适不适合,喜不喜欢。”一直以来,王芳芳认为:随遇而安,尽力就好。如果有机会去其他城市,也很乐于尝试。“没有必要局限自己,一定要在大城市或留在家里。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关注当下吧,未来发生了我们再去应对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谁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奋斗?看似另类的生活,或许,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罢了。

“躺平”背后的多元镜像

1997年出生的王志(化名)去年辞职后,也一直“躺”在家中,他的状态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

王志的成长多少有一些“坎坷”,别人高中读了三年,他却读了四年,大学毕业时考研,又是名落孙山,找工作时更是处处碰壁,“我性格很内向,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更不会说客套话,可是我学的是营销专业,靠嘴吃饭,有时真的觉得是入错了行。”

好不容易,父母托朋友给他找了一份工作,一再叮嘱他,在单位里表现得主动些,但他却觉得那是“假”的、“虚伪”的。“我的工作是客服,每天见到最多的是人,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也是人。”勉强工作了几个月,他实在撑不下去了,又回到了家里。

“我现在没有准备好,等我想明白了,我会再出发。”王志这样跟父母说,而他不敢说的是,从求学到工作,他清楚地看到自己并不是那个自带“学霸”光环、骨子里散发灵气的人,所以条条道路都磕磕绊绊,已经让他有些灰心了,“找工作的激烈程度已经有些超过我的想象,我有时就想,自由自在,挣的钱够自己生活就好,没必要活得那么累。”

王志的感受也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感受,这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2022年更是首次突破1000万。好岗位的增长速度不及每年毕业生的增量。

“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青年人觉得通过奋斗实现成功的几率‘变低了’,他们陷入了高房价、高教育投入、高医疗费、低收入、低福利、低社会地位等困境中,不免受到挫败情绪的侵扰,觉得既然成功太遥远,那么干脆‘躺平’算了。”张丽说,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让部分青年陷入竞争式发展焦虑,青年感受到内卷越来越严重,马不停蹄地追赶超,闲暇时间被压缩,难免产生“厌倦内卷式躺平”;而在无节制地加班和晋升天花板之下,青年对阶层流动趋缓产生焦虑,又会产生“碌碌无为式躺平”;如今,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趋缓,社会节奏变慢,就业岗位减少,很多青年面临短暂性失业或无业可就,生活面临一系列保障缺失,又会产生“暂时性被动式躺平”。不过,张丽也认为,其实更多年轻人只是说说而已,他们以这些流行词自侃,只是用以降低理想中的高期待,从而缓解无法实现的内心焦虑。官方的调研中也验证了这一点:“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

“我其实也没有爸妈想的那么严重,我当然不会啃老,我只是希望通过总结,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王志正在想要不要接着考研,毕竟,相比不太适合自己的营销专业,或许,换一个出口,换一条路径,才是出路,“我其实大学想学的是历史,但是太冷门了,父母不同意,我现在想考考历史系的研究生,考古发掘其实是我的爱好。”

准备想好了再出发的还有张超。作为一名普通的打工人,面对家庭账户瞬间被掏空的情形,“躺平”的极简生活其实是张超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是他身处低谷时的一种选择,也是他需要蓄积力量去改变的一种状态。

“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在张丽看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了所谓“内卷”的压力,“躺平”是青年人对个体发展的一种自觉的思考和反思。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发出声音的年轻人实际上对自己所承受的压力、社会的变革、周遭的环境作出了一定的分析,并对自我发展方向有了相应的规划和思考。

“躺平”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另一方面,“躺平”似乎也是社会高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此,在各地“穷游”的乔桑感触颇深,“不能不说,现代社会发展的便利才能让我真正过上想过的生活。”乔桑说,辞职之后她一直想“行万里路”,但也曾担心安全、生活费等等问题,而互联网的发展让距离不再是问题,让选择不再是难题。

“我可以在几个平台上比较、选择想去的城市里有没有合适的义工,因为义工包吃包住、工作时间短,还可以换不同城市体验生活。”乔桑说,这是她的父辈们所不能想象的“流浪”方式。

互联网的进步,也让“退休”的乔桑在各个社交平台分享日常的时候,有了流量、广告等收入。在一条乔桑月度总结收入和支出的视频下方,一位网友赞道:“做自己喜欢的,分享自己的那些日常,遇到了与自己共鸣的群体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让自己可以更安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持续输出对大众有价值的东西。能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