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紧盯着龙珠,龙身再紧凑些”“大家注意步伐,准备舞动”……2月20日,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口令和欢呼声,曲周县东街村舞龙队,在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舞(曲周龙灯)代表性传承人郑玉华指导下,为元宵佳节的舞龙进行最后演练。虽然室外气温低,但一组动作下来,几位舞龙小伙儿的衣服还是被汗水浸湿了。
年年岁岁闹元宵,岁岁年年舞龙灯。每年临近元宵节,郑玉华和徒弟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制龙、绘画、舞龙……即便年逾八旬,郑玉华依旧精神矍铄,“曲周龙灯是汉民族龙灯的典型代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这一习俗作为祭神祈福、娱乐遣兴的重要文化活动,传承千年。”郑玉华说,今年恰逢龙年,“龙飞凤舞”便成了元宵节“点睛之笔”。老一辈不是说嘛,看龙灯不能只看它的长,还要看它的活、看它的美,咱们曲周龙灯就是凭借美、特、闹舞到全国各地。
美在哪?特在哪?曲周龙灯是竹骨、圆身的纸龙,与其他地方的龙灯不一样。龙头由竹篾编制,整个龙身由1厘米宽、3厘米厚的竹篾,编成直径四五十厘米的竹圈串联而成。龙身总长25米至30米,下设9个木柄,供舞龙人执握。在徒弟聂磊龙灯制作工作室,威武大气的龙头及竹圈串联成的龙节,占了差不多半间房。“曲周龙灯的美,就美在精工,美在制作方式,美在独特造型。”看着徒弟的杰作,郑玉华无比欣慰。
“一条龙灯制作水平如何,关键看龙头。”郑玉华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曲周龙灯龙头精细独特的制作工艺,龙头用麻头纸装裱,龙目用猪膀胱或灯泡代替,龙口内长舌巨牙或平或尖,龙角为下粗上尖的树杈,龙须、龙鬃由麻线制作。龙鳞由麻头纸剪成,水龙的上部鳞片为蓝色,下部为红色,代表风调雨顺,火龙上部的鳞片为红色,下部为绿色,代表五谷丰登。
“彩绘是龙灯制作的关键一环,需要有一定功底才能在灯坯上自如地绘画。”郑玉华绘制龙灯时,总是全神贯注,简单的线条,搭配丰富的色彩,水墨勾勒间,一条祥龙游动而出,“龙头是龙灯的关键,而龙头的关键在龙的眼睛,眼睛做得好、画得好,龙就有精神、有神气。”每当龙头绘制完成,郑玉华往往会亲自点睛,一笔下去,龙目如炬,炯炯有神。
就这样,经过设计、塑形、扎骨架、刷胶、粘贴、绘制等数十道工序,一条“头威武、口巨张、齿如钢、目生光、角坚长、须飘浮、鳞飞扬、尾刚劲”的曲周龙灯就制作完成了。
2月2日,郑玉华(右)在指导徒弟制作曲周龙灯。本网记者 史晓多摄
制作曲周龙灯60多年的郑玉华一路走来,将自己经验浓缩成一句话送给徒弟们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