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屏风、十二生肖、戏剧脸谱、表演礼服……3月4日,记者走进大名县草编展示馆,这里展出了上千件草编艺术品,有的层层叠叠,有的薄如蝉翼,有的色如碧玉。漫步其间,很难想象这些物件都是用“草”编出来的。听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名草编代表性传承人王群英的介绍,才知道草编的奇妙。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大名草编也是老手艺了,把这些金黄色麦秸秆编‘草’成金的秘密,就藏在大名巧媳妇儿的手里。”王群英介绍,早在清代中期,大名就有做“回春帽”的习俗,女孩出嫁后回娘家的第一个夏季,要从娘家给男方拿几顶自己编织的草帽。现在,大名很多人家都会做草帽和草帽辫,除了自己用,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钱。
“大名草编和大名古城一样,可谓大名鼎鼎。”王群英介绍,它们和大名县境内的大运河密不可分,卫运河默默守护着大名古城,浇灌着这片历史资源丰厚的土地,孕育了无数像大名草编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遗产。做草编,需要就地取材,不同植物原料,做出来的草编风格也大不相同。大运河浇灌的千顷麦田,为制作草编提供了丰富原材料,用这里天然的麦秸秆做出来的草编产品清新淡雅、柔韧牢固。
生于草编世家的王群英,5岁开始做草编,十多岁便学会了草编的多种编法。见到王群英时,她佩戴草编耳环、项链,正编着一条小巧玲珑的草龙。几根麦秸秆在她手中上下翻动,一开一合间,像舞动的蝴蝶。“大名草编的编织技法多样,有编辫、平编、绞编、立编、编花等数十种,最见功夫处是编辫。”王群英最初学习的就是编七股辫,即用七股麦秸秆编成辫状的材料,一缕缕似辫子的草条,再层层叠加,制作出了草帽、提篮、坐垫等,而这种用七股麦秸秆编织的技法,大名卫运河畔妇孺皆知,不过,要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绝非易事。
王群英以草编作品《戏剧脸谱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