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杭州大会展中心8号馆的产业活动区,一场名为“文化出海大家谈”的圆桌对话正在进行。这是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举办的活动之一。6位对话嘉宾中,董良是唯一的河北人。他是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梳子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手上的这款镇海吼按摩梳,设计灵感来自沧州铁狮子,是我们销量最好的一款,一年能卖1万多套。”与嘉宾对话间,董良从身旁拿起一个方形礼品盒。这款按摩梳的外包装上,威武的铁狮子采用了卡通动漫的造型,正迎着海浪怒吼。
董良经营的“京梳子”,传承了祖上数百年的手艺。
他的家乡沧州青县位于京杭大运河沿线,是北方重要的红木古典家具生产基地。青县红木文化历经600余年无断代传承,产生了中国古典家具三大作工之一的“京作”工艺。
董良的梳子工坊,就在青县。在那里,按摩梳、嵌银梳、婚礼梳、十二生肖属相梳……各类木梳应有尽有。“镇海吼”“母恩”“凤求凰”……每款梳子后面都有一个文化故事,展现着中国文化底蕴。“因为采用京作工艺,加上京杭大运河文化,所以我给它取名‘京梳子’。”董良说。
这次到杭州参加数贸会,董良对“国潮秘境”老字号国潮数字展印象深刻。在这一展区,老字号通过数字化手段,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化的融合。
董良说,他们的梳子开始用AI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在传统木梳制作技艺基础上,还加入了榫卯、雕刻、大漆、螺钿镶嵌等技法,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文化出海是今年数贸会参会嘉宾热议的一个话题。“京梳子”代表的非遗文化,如何“出海”?
“首先,要生活化,赋予非遗产品新的生命力。”董良说,这两年“博物馆热”在持续升温,他们会参照一些博物馆的文化符号,设计成各式各样的梳子,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物件“活”起来,走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非遗也要数字化。目前,“京梳子”拥有200多项专利和版权。董良认为,通过将非遗技艺、传承谱系等信息上链,形成可信数字版权证书,不仅能更好地保护非遗传承人权益,还能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本网记者 李巍)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