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笔记、便条、收据里的鲁迅
2021-10-26 08:33:25  来源: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作者:  分享:

  笔记、便条、收据里的鲁迅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倪伟

  发于2021.10.25总第1017期《中国新闻周刊》

  鲁迅平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是遗失了藤野先生为他修改过的医学笔记。1904年到1906年,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受到藤野严九郎的指导,感念至深,称其为“最感激”的老师。虽然后来告别医学,但他始终保存着藤野先生修改过的医学笔记。直到1919年搬家时,遗失了半箱书,他以为失踪的医学笔记也在其中。

  后来证明这是个误会,被整整齐齐装订成六册的仙台医专医学笔记,其实完好地放在他的故乡绍兴。1956年,鲁迅遗孀许广平向北京鲁迅博物馆捐赠他的遗物,就包含这些笔记,此后一直保存在博物馆库房里。

  现在,这些笔记可以被所有人看见了。六册医学笔记首次被完整收录在《鲁迅手稿全集》里。9月28日,《鲁迅手稿全集》在国家图书馆首发,全套78册、共计3.2万余页手稿高清影印版面世,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联合文物出版社共同出版。这是国内迄今最大规模的手稿全集,也是最体现“手稿学”学术理念的手稿全集。

  鲁迅手稿的出版迄今已有80多年历史。鲁迅逝世不久,许广平就在友人支持下整理出版鲁迅手稿。1949年后,鲁迅手稿的保护、整理与出版也未间断。从1978年到1986年,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的60卷《鲁迅手稿全集》,是此前最为权威的鲁迅手稿出版成果。如今,新版《鲁迅手稿全集》将存世的鲁迅手稿囊括净尽,不仅有创作底稿,也有大量鲁迅信手写下的便条、收据,乃至设计图纸。

  生活中的鲁迅

  在仙台医学笔记手稿里,我们可以找到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日文文法的笔迹,看到他为提示重点所写的“注意”,运气好的话,还能找到少年鲁迅为了美观故意画歪的血管。这些笔记不仅灌注着鲁迅对藤野先生和求学时代的感情,也蕴藏着鲁迅研究的密码。

  日本人对这些笔记似乎更感兴趣。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鲁迅手稿全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乔生说,他们从笔记中不仅能研究鲁迅的日本时期,还能了解100多年前日本医学教学情况。十几年前,仙台东北大学(其医学院前身就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曾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对这批医学笔记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藤野先生修改过的部分。鲁迅前后期的医学笔记有很大不同,前期医学知识和日语都有很多差错,藤野先生进行了细致修改。后来鲁迅水平逐渐提高,“神经学”和“解剖学”的后半部分中,已经少有批改痕迹。

  “医学笔记在国内没出版过,日文里夹杂很多德文、拉丁文,一般读者也很难看懂。”黄乔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研究者利用这些手稿,需要到博物馆提取,非常困难,出版以后将提供极大便利。“以前对鲁迅的学医生涯有各种观点,甚至有人提出他放弃医学不一定是因为幻灯片事件,也可能是学不下去了。医学笔记影印出来以后,提供了一手的研究资料,可以进一步研究。”黄乔生说。

  对普通读者来说,更为有趣的或许是生活类手稿。《杂编》部分的十几卷,收藏了大量的票据、家用账、批校、剪报、题字等,还有一些随手写下的便条、名片上记下的几个字。有的合同仅在最后签了一个名字,也收录进来。“我们觉得这也很重要,对研究他的生活有参考价值,比如究竟有多少版税、每个月收到多少钱、从哪儿收钱,”黄乔生说,“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鲁迅。”

  全集里还收录了鲁迅抄写的家用账和菜谱。1923年,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失和后搬出八道湾十一号,经过砖塔胡同过渡,1923年底购入阜成门西三条胡同21号,经过改造后次年搬进。那时候每天买什么菜、花多少钱,鲁迅都用笔记录下来。“因为刚搬了新居,他要知道这个地方生活费用有多高,说明他是个有心人。”黄乔生说,从这些资料中能够分析鲁迅当时的生活水平。在搬入西三条之前,鲁迅还亲自设计了改造房屋的草图,也收录在全集里。

  对于鲁迅生活的微观研究,近年来成为出版领域一个小小的现象。鲁迅的饭局、人际关系、草木等等均有图书出版。黄乔生认为这些研究很有必要,都是围绕生活的侧面为其作传,这些侧面结合起来能勾画出全面的鲁迅形象。

  “以前艺术家在表现鲁迅的时候很多细节搞错了,比如烟、衣服等,特别是经常把他描绘成怒目金刚的战士形象,有点过分夸张,会影响对鲁迅的真实看法。其实横眉冷对千夫指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有。”黄乔生说,“手稿全集出版以后,这些研究将有更多资料,需要修订了。”

  遵从手稿学理念

  生活里的只言片语都要收录,这样的手稿全集是否有琐碎之嫌?在编委会讨论中,非文稿类的手迹,是否要作为手稿收录,确曾产生过争论。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任、《鲁迅手稿全集》专家委员会成员王锡荣透露,有专家始终认为创作文稿、成篇文字才属于手稿,如果“只言片语”都要收录,那就不是手稿集,而是手迹大全了。“归根到底是对‘手稿’两个字的理解问题。”王锡荣说。

  王锡荣是手稿学领域的专家,极力推动以手稿学理念编辑全集,但一些理念让其他领域专家感到陌生。在国际手稿学领域,手稿的范畴实际非常广阔,只要是借助书写工具完成的文本书写成果,都是手稿。因而读书笔记、课堂笔记、题签、排印校稿以至画稿、艺术设计稿等,都属于手稿范畴。如今国外由手稿学拓展的文本生成学,甚至将电脑写作痕迹也看作新的手稿形式。王锡荣解释,研究手稿的第一目的,是反映人思维的过程,对手稿的定义是从这个意义上产生的。

  专家之间的分歧,往往是文献学和手稿学两个学科的碰撞。从文献学角度来看,有文献价值的才应该收;从手稿学角度来看,凡是手稿就该收,不论研究价值。

  最终,鲁迅的手稿此次实现了应收尽收,手稿学的理念被多数人认同。“但是内心最深处,还有一些观点没有完全被接受。”王锡荣说。比如第七编的命名问题。第七编的命名,曾有综合编、附编、杂稿编、杂编等几种提法,直到最后都无法达成一致。王锡荣力挺《杂稿编》,因为与前几编《文稿编》《译稿编》等形式统一,但有专家依然不认为零散的手迹是手稿。“我的观点是既然书名就叫手稿全集,书里收了就承认都是手稿了,是杂稿而不是杂凑的。”最后专家委员会投票,《杂编》胜出。

  在不断讨论、协商中,《鲁迅手稿全集》成为国内迄今完全以手稿学理念编辑的里程碑式文集,突破了以往的编辑方法。以往出版的手稿集,往往只是发表影印的手稿照片,再无更多信息,最主要的功能只有欣赏。而此次《鲁迅手稿全集》在欣赏之外,还有研究价值。王锡荣说,编辑人员为每篇标明尺寸、写作时间、收藏者,并加适当说明。这些信息将一幅幅图片变成有丰富信息的历史文本。同时,印刷时力求保持原貌,尽量原大影印,尺寸超大的会缩印。几乎每一页都是找来原件扫描,不依赖于现存印刷品,避免颜色失真。

  鲁迅的手稿大多字迹清晰、书写规范、不失法度,以方便排版工人辨认。甚至涂掉的文字,只要借助于科技手段,也能还原原来的文本。一位日本专家借助摄影技术,对国家图书馆所存的《藤野先生》手稿进行辨认,发现鲁迅涂抹去的原标题是《吾师藤野先生》。

  而一些手稿的内容,也修正了流传已久的讹误。王锡荣举例,《鲁迅日记》1927年3月1日记载:“午中山大学行开学典礼,演说十分钟。”1954年影印本《鲁迅日记》中,“十”字的一竖由于太细没印出来,变成“演说一分钟”。1981年版《鲁迅全集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