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地宫将重现光辉
成都永陵博物馆日前已暂关闭永陵地宫,将于明年1月20日重新开放。
为啥要关闭呢?待重开之日,是否会有新的变化?
经了解,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里面确有大动作。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唯一一座建在地表之上的皇陵王建墓,并让更多游客能够看清楚墓中的细节,地宫预计耗资超百万,将灯光改造升级,打破老成都人对永陵地宫“昏暗”“看不清楚”的刻板印象,让游客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欣赏到地宫的美。
我国古代很多帝王陵墓中都会放置长明灯,作为自己百年之后长眠之地,帝王们希望可以像生前的宫殿那样灯火长明。此次灯光改造升级,将让永陵重现光辉。
1
130多个光源
照亮中室细节
“蓉漂”卢峥是上海人,同时也是博物馆专业灯光师。成都博物馆多个临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多个照明改造、三星堆博物馆展陈照明提升改造等项目的照明设计和项目实施中,均有他的身影。
地宫分为入口、前室、中室和后室。卢峥计划在前室使用大角度射灯对照墓室门,营造出墓室的庄严感。再采用小角度射灯,对券拱顶部进行重点照明。“你发现没有,在券拱处,还留有残缺的壁画。”随着卢峥的手指向顶部,的确能看到一片被忽略的壁画,同时,在卢峥的提醒下,记者发现玻璃地面下的地板上,还刻画有“金水”“东川”字样,指的是石板的来源地。今后,这些小细节,也会在灯光的指引下,引领游客主动探访。
走进中室,能够看到偌大的棺床、二十四伎乐石刻、长明灯等。“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中室。”卢峥说,“我们先看棺床表面。由于现在的灯具安装位置过低,在表面形成了大面积阴影,很多地方根本看不见细节及残留的铁链等。”卢峥说,今后会分上下两层灯光,进行照明。上层的灯光均匀集中在棺床表面。让游客能够清晰明了看到细节及残留的棺椁部件;而下方用较大角度的射灯对拱顶进行微淡而均匀的照明,上下呼应,既能满足观看需求,又能打造出层次感。
卢峥表示,为有效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在墓室结构用光上,他采用稍弱的灯光表现,让游客行走其中能看清地面。“整个中室,我们将使用130余个光纤灯进行照明。”
在后室,有高86厘米的镇馆之宝--王建像,据悉,应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尊有确实文献可以考证的帝王写生石雕纪念像,代表了唐五代时期四川地区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不过,目前的照明,并不能让游客完全看清其样貌,且光源照射下来的阴影,在王建像背后形成了两个明显痕迹。卢峥表示,今后将在底部采用线条灯,对侧面石刻浮雕进行整体照明,再在上方的拱壁间凹槽内,安装小角度聚光型的射灯,对王建像进行重点照明。
2
2015年才安装的灯光
为何要“大换血”?
成都永陵又称“王建墓”,是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寝。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均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种乐器22人。共有20种23件乐器。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其乐舞场面之大和乐器种类之多皆可称最,在雕刻技法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极高的价值。
记者来到成都永陵博物馆当天,阳光明媚,很多市民都坐在太阳下喝着茶。但,当走进地宫后,外面的阳光仿若开了夜间模式般,很难照射进里面。尽管里面已经打开灯光,当记者蹲在棺椁前想要看清楚刻画在棺椁四周的二十四伎乐石雕,仍旧吃力。
“不能打开手机灯光照射,热光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成都永陵博物馆陈宣部主任刘仕毅说,在地宫内安装的灯为光纤灯,几乎没有热量,对文物的损坏微乎其微。“但是,你看,由于灯光的角度不够合理,站在入口处,会有明显的眩光,会有‘躲不开’的刺眼感。同时,由于灯光布局考虑不合理,整个环境都很暗淡,文物也看不清楚。”
刘仕毅进一步解释,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地宫内灯光,于2015年底,永陵重新恢复开放时设置完成,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灯光设计确实不够合理。
从安装地宫灯光到现在,仅过了六年时间,为何当初没有一次性解决这一问题呢?刘仕毅认为,究其原因或为资金、技术手段等的限制,“工程设计方案实际是在2011年编制,当时,将很多精力都用于玻璃的防护罩上,以考虑文物保护方面为主,从而减少了对文物的展示,当时文博领域的照明设计和设备水平相比目前也要差很多。”所以,正在进行改装升级的地宫灯光,将在不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害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3
高定设备 科学布控灯光
其实让地宫亮起来,并非难事。但要不损害文物,又能满足游客需求,并达到灯光艺术性,则很考验灯光师的水平。为此,卢峥也在其中安置了很多特别的设置。
考虑到人眼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弱光环境,卢峥在墓室入口处设置了日光感应器,当日光较强时,会自动提高墓室门的照度,以降低室内外的照度差。同时,为最大限度降低光照对文物的影响,在墓室入口及王建像前,将会安装两台移动感应器,“在未感应到行人时,墓室内的照度将自动降到最低限度,仅对入口地面文字、馆床顶面及王建像提供微弱的照明。当游客到达王建像区域时,基座侧面洗墙灯会自动点亮,王建像照度升高,可以提升作为墓室内重点文物的仪式感。”卢峥说,这样的自动点亮装置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灯光对文物的损坏,也能让游客有探索的趣味感。“不仅如此,地宫内的灯光还可以远程通过电脑操控。”
不过,地宫墙壁上若要安装灯具,是否会采用打孔的方式呢?“不。我们有自主创新的设备。”卢峥说,灯具支撑架是以螺杆横撑的方式,在不用打孔的条件下,能支撑于券拱凹槽结构内,且承重量超过一位成年人的体重,而本次所选用灯具中最重的也不超过 2千克,完全能够胜任。“同时,棺床旁的四个凹槽结构内有以前施工留下的孔洞,完全可利用起来,对支撑结构进行加固。”
此外,为了让灯具和支撑螺杆的出现不显得突兀,灯具和所有支撑结构及线管将涂上和墙壁相似的颜色,降低对原始观感的影响。
“这次整体为永陵地宫进行灯光设计,难度其实非常大。”卢峥看着地宫四周,感叹很多照明均采用光纤照明的方式,因为光纤照明完全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问题,且没有温度,所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馆内最重要的展示文物的安全,避免了不必要的光损伤。同时,光纤头也全部为自主设计厂家定制,“就这小小的光纤头,我们都来回调整了多次。在防眩网的制作上,我们也采用了3D打印,由于需要的角度、缝隙不同,没办法购买批量生产的防眩网,所以都是团队设计师设计制图后,送到南方进行3D打印。”卢峥希望经过改装升级后的地宫,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里的震撼,让重新点亮的地宫,熠熠生辉。
4
地宫保护 一直在追求科学
其实,我国目前已经发掘的古代地宫有很多,对于提升地宫的保护手段,也一直未曾间断。
在成都,便还有一座地宫--明蜀王陵。因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分布着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等十个陵墓,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胜迹,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的美誉。
记者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了解到,僖王陵是一座仿木结构的地下宫殿式建筑,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其主要建筑均可与亲王府宫的建筑相对应,整座墓室俨然墓主人生前所住的王宫。昏暗的光线下,在一些琉璃瓦上,还能依稀辨认出残存的红色、绿色。可以想象从前地宫红砖绿瓦交相辉映,是何等精美和华丽。
在江苏省南京市大报恩寺遗址,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长干寺地宫为圆形竖井式,直径2.2米,深达6.74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深的佛塔地宫。
据南京日报,长干寺地宫保护属于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2009年,研究人员在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在地宫南侧开挖了一个深度、直径相同的“模拟地宫”,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观察,“模拟地宫”在添入新型土样加固后,经受住了强降雨天气和地下水位剧变的双重考验,示范性保护宣告成功。于2015年12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在轻质塔形保护建筑的护佑之下,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位于洛阳的北魏宣武帝景陵,是中国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景陵位于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院内,是北魏宣武皇帝的陵寝。景陵直径110米,现高24米,地宫置于封丘之下,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构成,全长56米余。
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9月,景陵地宫甬道、墓室出现水涌现象,如果不封闭施工抢修,一旦再遇连续暴雨,会对景陵本体及文物造成破坏。2013年初,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编制完成了《景陵水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拨付了工程资金。相关负责人称,此次水害治理就是在景陵下方修建一个排水工程,也就是墓地下面修建一座下水道,工程十分复杂艰巨。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封闭维护,位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北魏宣武帝景陵完成了保护工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曾琦 图据受访者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