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客户端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它写出了父子之间深层次的隔阂,这种隔阂,更多地存在于心灵上。”这是热门小说《通往父亲之路》得到的一个评价。
《通往父亲之路》是著名作家叶兆言新近出版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对父子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张左自幼由外公魏仁与外婆抚育,与父亲张希夷感情比较淡。
《通往父亲之路》书封。出版方供图时光流转,张左逐渐了解父亲,联系日渐紧密。但父子二人似乎仍然存在某种隔阂,“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张左发现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近过张希夷,有时候走得越近,感觉越远。”
从更为深远宏阔的范畴来讲,小说所提到的“通往父亲之路”,不局限于血脉相连,更是精神层面的指认与传承。
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叶兆言坦言,《通往父亲之路》是自己一直想写的一部小说,想说的意思也简单,就是想向“父辈”致敬。
其实,从早些年的“夜泊秦淮”系列,到如今的《通往父亲之路》,叶兆言在写作时,总是尝试和以往作品有所不同,在他眼中,没有新鲜感的写作是没什么意思的。
对他来说,写作很简单,就是让它千方百计更接近读者,更有趣一点。
以下为专访内容摘要:
本网:您曾提到,写《通往父亲之路》源自一个幼稚的念头,具体指什么?
叶兆言:其实每个写小说的人,脑子里总会有很多的想法或者说构思,写出来了变成小说;没空写出来就会比较鸡肋,说的不好听就是角落里的垃圾。
作家叶兆言。出版方供图《通往父亲之路》只是我很多念头中的一个,突然有一天,把它写出来的想法很强烈,最后几经周折,就有了今天这本小说,写作过程也没有多深奥的道理。
《通往父亲之路》和我以往的小说不太一样,书中的情节倒确实有一些来自生活经历。比如我写了一段有关房子的故事,就是我们家曾经遇到的问题。
类似的细节写在小说里比较有趣,也让虚构的作品有了比较真实的一面。现在对当初的写作过程已经有些忘了,但现在再看这一段时,还是觉得特别有意思。
本网:《通往父亲之路》结构紧凑,篇幅较小但时间跨度较大,您是如何构思的?
叶兆言:从故事推进来说,就我个人感受而言,中篇小说篇幅不大,叙事节奏应该像电影一样,长篇小说则更像电视连续剧。
作家叶兆言。出版方供图所以,《通往父亲之路》是部中篇小说,故事就要在两个小时之内讲完。我所预想的故事、人物,这些东西应该在三万字到五万字的范围内解决掉。
我对叙事脉络的安排其实没有一定之规,就跟打篮球比赛一样,一场一般分为四节,对这个小说,我写的时候大致也是这么安排的结构。
本网: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是怎样的?
叶兆言:《通往父亲之路》是我一直想写的一部小说,想说的意思也简单,就是想向“父辈”致敬。我曾经说过,在我生长的环境里,父辈们一直都是高山仰止,高不可攀。
至于小说中的人物,张左、张希夷、魏仁等等,我其实没有为写哪个人物特别花过心思,写到哪儿算哪儿。一段文字怎么写才好看,这应该是写作者最用心的地方。
我想给那些和我拥有类似生活经历的人一种回忆,希望他们能成为这本书的读者。另外,也想让年轻一些的读者了解父辈们当年的生活,这个就是写作的目的吧。
本网:对比书中的几组人物,比如张左和外公魏仁精神上的联系更紧密,跟父亲张希夷的关系反而有些疏离。这样的安排想表达怎样的思考?
叶兆言:这部作品是“想写一些中国式的父子”。
《通往父亲之路》发表后,很多人谈到它时都会提到“中国式父子”这个词。从我自己来说,就是想表达一个儿子如何走向自己的父亲,这样一个过程。
具体到书里,我只是写到了几组不同类型的父子关系,每组我都觉得它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就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没有哪一对父子的相处模式是理想的“中国式父子”。(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