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李少君:在“主体性”“人民性”中读懂杜甫
2022-04-26 08:31:27  来源: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作者:  分享:

  本网郑州4月25日电 题:李少君:在“主体性”“人民性”中读懂杜甫

  作者:宋云慧 韩章云

  杜甫名垂青史,杜诗千古流传。陆游也曾作诗“此老至今元不死”来给予杜甫高度评价。杜甫及其诗歌为何能影响后世?在河南巩义第八届杜甫国际诗歌周举办之际,记者专访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听他阐释如何在“主体性”“人民性”中读懂杜甫。

  “杜甫确立了诗歌和诗人的标准。”李少君认为,现代诗歌强调个人性、独特性等概念,但从杜甫的诗歌恰恰可以看出,“主体性”和“人民性”是能够实现统一的,杜甫及其诗歌给现代诗人、现代诗歌带来的启示也正在于此。

  在李少君看来,杜甫曾经是一个“主体性”强大的诗人,杜甫的不少诗歌中都显现出其个人意志力。例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自己若无这样的意志和激情,不可能写出这样强劲的诗句。即使到晚年,这种强大的“主体性”还会显露出来。

  “但是最终他走向了‘人民性’。”李少君举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抱着牺牲自我成全天下人的理想,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唤。在个人陷于困境中时,杜甫总能推己及人,联想到普天之下那些比自己更加困苦的人们。

  李少君认为,到达相当的境界之后,所谓主体性,不仅包括个人性,也包括人民性。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尤为强调修身。在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后,会获得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包含着对他人、对历史的理解和同情。正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越往高处走,目之所及的事物便越多,作品中的情感和内容也就越丰富。

  李少君解释,在“境界”概念里,既包含了“个体性”与“主体性”问题,即个体的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不断自我觉悟、自我提高,强化自己的主体性;也包含了“公共性”与“人民性”的问题,即人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之后,就可以到达一个高的层次,可以体恤悲悯他人,甚至“与天地参”,参与世界之创造。

  回望杜甫的一生,他在迁徙奔波和流亡中得以接触底层,与普通百姓朝夕相处,对人民疾苦感同身受,使个人之悲苦上升到家国天下的哀悯关怀,最终超越了个人小我,走向了“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杜甫成为一位“人民诗人”。

  因此,李少君也提倡现代诗人要走出自己内心的小世界,走进现实生活的大世界,更多地投身社会实践,到人民中去,提高自我修养,拓展书写视野。

  李少君的亲身经历让他对此有更深刻的体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一度陷入困惑和迷茫,对一向喜欢的诗歌也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2000年前后,他调到了《天涯》杂志,介入众多重大社会思想问题的讨论,在参与和见证无数复杂而严肃的思想争论之后,他的视野更为开阔,创作灵感也时不时涌现出来。

  杜甫的诗歌常读常新,李少君感叹:“杜甫是一座文明的高峰。每次读杜甫,都会有新的心得体会,让我感受到人生的追求和目标;每次读杜甫,都能让我更加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杜甫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十八部,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6-2020. 固安信息港——固安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 www.guan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anxxg.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